我非典型东北姑娘,来到日本当医生,如今手术刀从救命转向了美容
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6:41    点击次数:99


我叫魏硕俣,出生在沈阳,小时候一直在医学院的家属楼长大。

在外公外婆的影响下,我立志成为一名医生,救死扶伤,帮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,这一直是我从小的梦想,并且至今未曾改变。

现在,我已经来到日本,和我的爱人一起,在这里实现成为一名医生的梦想。

(穿上洁白的医生服,我心中无比自豪)

1989年,我出生在辽宁沈阳。我的成长环境比较特殊,是在单亲家庭中度过的。母亲是公司职员,工作繁忙,但她为了抚养我,付出了很多心血。

母亲全身心地照顾我,由于工作压力大,我从小就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,他们一直悉心照料我。

我性格比较内向,喜欢独自一人,最大的兴趣是阅读,给我一本书,我可以沉浸其中,一整天都不会觉得无聊。

绘画也是我很喜欢的一项爱好。我喜欢看漫画,久而久之,我觉得光是看还不够过瘾,就开始尝试自己画画,一支笔,一张纸,我就可以乐此不疲地创作。经过不断练习,我的画技也逐渐进步。

(童年时光的幸福回忆)

“小升初”是我人生中第一次遭遇的重大挫折,我因为差了几分没能考上重点初中,最后母亲供我上了私立学校。

小时候我对学习的态度并不够认真,尽管如此,由于天赋的原因,成绩一直保持在年级前列。这次挫折让我清醒过来,开始更加专注于学业,为将来从医做好充分准备,最终成功考上了省重点高中。

高中时,班主任对我寄予厚望,鼓励我争取考入清华北大。我当时憧憬着有一天成为一名医生后去看望他,然而,没想到老师因病去世,这成了我一生的遗憾。

高考那年,我身体不适,情绪低落,特别是我最擅长的理综科目,发挥得相当糟糕,成绩比模拟考差了50多分。

清华北大不再可能,最终我报考了中国医科大学,因为这里是外婆的母校,离我也比较熟悉。遗憾的是,我并未如愿,最终选择了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,进行本硕连读。

大学临行时,母亲一直不舍地和我交谈了整整一夜,眼神里充满了留恋。尽管如此,我还是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南方的旅途。

(外婆和妈妈送别我)

作为医学生的大学生活,和高三的生活很像,重复而紧张。我曾对繁重的医学课程、厚重的课本以及高强度的学业感到抱怨,但这些都没有让我后悔,我依然坚持不懈地朝着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目标努力,希望有朝一日能救死扶伤。

在学业之余,我参加了很多学校的社团活动,比如模特队、民乐团等,这让我感受到了美的力量,并激发了我让自己变得更美,同时也希望能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。

经过五年的基础学习,我在大学的第六年开始了我的医生之路。选择科室时,我考虑了很久。外科是我的强项,但因为身体不适应长时间的大型手术,我最终选择了心内科。

心内科相比其他内科,更接近外科,而且急救性质强,医生在关键时刻的一个决定可能就会影响病人的生死,我很享受那种将患者从生死边缘救回来的成就感。

(那段打拼的岁月)

我实习的医院是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,在这里,我创造了一个小小的纪录——在两年的实习期间,我从未遇到过需要紧急抢救的病人,护士们都愿意和我搭班,因为我们的夜班总是异常安静。

最后一天上班时,同事们开玩笑说,如果没有经历过一次心内科的急救,你的实习生涯就不完整。结果巧合的是,最后一天的晚班,正好接诊了一位急救病人,经过一番努力,成功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。

在实习期间,也经历过一些惊险的瞬间。有一次我值夜班时,有人带着菜刀在病房里乱转,幸好没发生冲突。护士们都吓坏了,而我正好不在现场。

心内科的工作强度非常高,经过两年的磨练,我的身体感到非常疲惫,于是我决定报考博士,稍作调整。

(七年制本硕连读毕业)

世界如此辽阔,我决定走出去看看,于是选择了到国外读博。

在选择目的地时,我非常挑剔,欧美距离太远,治安问题也让我犹豫,最终我选择了日本。作为一个“吃货”,我更倾向于去一个可以吃到香喷喷白米饭的地方,这也是我选择日本的原因之一。

来到日本后,我才发现日本的“主食+主食”搭配让我感到很崩溃。在日本,米饭几乎和所有食物搭配在一起,像“米饭+拉面”、“米饭+煎饺”这样的组合,成了他们的常见做法。

2015年7月我顺利完成硕士毕业,而日本的大学在次年4月才开课,所以我有半年的时间来学日语和寻找学校。

在语言学校,我顺利通过了日语N1级别考试,尽管交流有点磕磕绊绊,但基本沟通已不成问题。更重要的是,我还遇到了我的知心爱人,成为了我人生中的最大意外收获。

(知心爱人,携手一生)

选择报考学校时,我做了很多研究。我不喜欢大城市的喧嚣,但也不希望太过乡村化,要求交通便利,同时还要远离地震带。经过仔细考虑,我最终选择了九州地区。

我的首选目标是福冈的九州大学,然而遗憾的是那一年心内科教授换届,教授人选未定,因此无法招生。最终,我选择了长崎大学,并顺利通过了入学考试。

尽管我已经做了很周全的考虑,然而地震依然未能逃过。记得有一次半夜接到地震警报,手机的警报声刺耳响起,惊醒了我和室友们。按照演练的路径,我们迅速撤离,所幸最终只是虚惊一场。

在博士期间,我的导师鼓励我参加日本的医师资格考试。最初,我准备按照计划专心做论文,争取尽早毕业,但随着时间推移,我决定先通过医师考试,再安心准备论文。

(上级医生指导手术)

日本的医师资格考试竞争激烈,成功通过的极少。论文发表过程不确定性高,有时需要反复检查数据,导致时间拖延。

于是,我决定集中精力准备医师资格考试,脱离了研究工作,专心看书做题,每天都吃外卖。没想到一个月下来,我因为过度劳累,体重竟然增加了十公斤,身体像个气球一样。

幸运的是,我顺利通过了考试,取得了医师执照。更值得自豪的是,我是在全日本通过率最低、工作强度最大的九州地区少数通过医师资格考试的留学生之一。

从就读到毕业论文发表,我前后花了五年的时间。接下来,我面临着严峻的就业问题,我的首选是九州地区录取率最低、工作最繁忙的饭塚病院。

(博士毕业)

由于疫情影响,面试从线下改为线上。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精神,我特意购买了补妆灯,做好了所有准备,预判了面试官可能提出的问题。

日本医院的面试是医生和医院之间的双向选择,直到最后一刻才能得知是否录取。令我惊讶的是,面试结束后,负责人直接给了我一个明确的录取答复。

在日本这个严格的社会环境中,这种事情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,但我竟然亲身经历了。当时,我并没有像想象中那样兴奋不已,只是感到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。这么多年的努力终于得到了认可,我离梦想又迈进了一大步。

日本的实习医生工作压力非常大。在我的岗位上,我需要针对每一个病例,整理整个治疗过程并总结出所学的经验,制作PPT,这样不仅能够总结个人经验,还能加速自身成长。

(非常时期的值班情景)

在日本的医院里,资深医生们总是非常愿意指导年轻医生。刚开始,由于我的日语不够流利,我常感到些许自卑。然而,一位年约九十的日本老妇人的一句肯定,极大地鼓舞了我。

这位经历过无数医生的老病号告诉我,她有三位医生令她非常感激,而我很荣幸地是其中之一。病人的认可,成为了我不断钻研医术的最大动力。

我在各科室轮岗了整整两年,涵盖了多个领域。在临终关怀科工作时,我深刻感受到生命的力量。

让我记忆犹新的一位患者,他已处于生命的最后阶段。病人家属希望通过各种侵入性手术进行无意义的抢救,但病人对治疗极度抗拒。

通过与病人家属的交流,我了解到病人一直厌恶去医院,早已知道自己病情的严重性,并决定放弃治疗,但家人却觉得放弃治疗过于残忍。

最终,他们终于放下了内心的纠结,将病人接回家中安详离世。这件事让我对生命的意义进行了深刻反思,思考如何度过人生的最后时光才更加重要。

(与日本同事的BBQ)

在日本的医疗系统中,报销比例较高,而且有一个人性化的特点——支付费用有上限,不会因为看病而使家庭陷入贫困。

此外,日本人习惯购买多种医疗保险,这些保险不仅涵盖医疗费用,甚至还包括误工费和护工费等相关费用。虽然病人忍受了身体上的痛苦,但在金钱上,他们有时反而得到了更多的赔偿。

日本的医生是按年薪制的,他们会全力以赴地为每一位患者治疗,不管是富人还是贫穷人,老年人还是年轻人。

医生最开心的时刻就是看到病人的康复。有些病人为了表达感激,会送给医生亲手做的小点心或者手写的感谢信,而这些,我们都会欣然接受。

(参加中国领事馆国庆活动)

进入研修医第二年后,我被调到皮肤科,意外发现自己在皮肤手术方面有很强的天赋。

皮肤科的手术非常注重美观性,刚开始,我并不对这种小手术产生兴趣。然而,在皮肤科轮岗后,我才意识到自己在这类手术上有很大的潜力。

记得刚到皮肤科时,做了第一台手术,部长在看我缝合时,疑惑地问道:“我们医院有这么优秀的医生,能让你学到这么好?”

我当时感到非常惊讶,但也不禁回想起自己一直以来得到的夸奖。我的手巧常常被大家称赞,而这些夸奖让我开始重新考虑自己未来的方向。

临近毕业时,我陷入了极大的困惑。家庭全科医生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目标,我也辛苦争取到了全院仅有的6个培训名额之一。但如果转到皮肤科,我的一切就得从头开始。

我陷入焦虑,失眠越来越严重,在与皮肤科部长进行了多次深入交流后,我做出了最终的决定。

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对美的审美意识,我最终选择了美容外科。这个决定是我人生中最为正确的选择,一年多过去了,我特别喜欢现在的工作。

现在,我加入了一家大型的日本连锁美容医院,专注于皮肤护理和美丽年轻的需求,帮助每一位患者变得更加美丽,这是我的使命。

经过一段时间的锤炼,我如今已经成为了该集团旗下某分院的院长。

过去,我的目标是将每一台手术做得尽善尽美,而现在,我需要考虑方方面面,工作几乎占据了我所有的时间。虽然身体感到疲惫,但内心却充满了满足。

最让我愧疚的是,不能照顾到母亲和外公外婆,在他们最需要我的时候,我无法在他们身边。

目前,我已经逐渐适应了日本的生活。如果回国,我可以享受更好的收入和更加舒适的生活条件。但日本有约90万中国人,而这里的中国医生寥寥无几,那里的同胞们更需要我。

作为医生,我相信不仅仅是为了赚钱,我们更应该具备悲天悯人的情怀。在这个多元价值观的时代,作为医生,我们更应坚定追求有益他人的职业价值。

对于我来说,医生这份职业是一生的追求。我希望能一直做下去,尽早实现独当一面的目标,在事业上取得一定的成就,帮助更多的国人,尽我所能为他们提供帮助。

#图文打卡计划#




Powered by 飞艇5码稳定公式图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